暑假期间学生的安全、身心健康、习惯培养等,都是家庭和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孩子在暑假期间的生活空间主要在家庭和社区,但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假期对孩子的陪伴与指导有所缺失。社区和学校也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暑假生活的介入力量不够。要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暑期规划与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的建立,同时可以避免因为某些疏漏而留下重大遗憾。
假期为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供契机
促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力量是多元的,方式是多样的,而假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假期,家长在学习观的更新、假期方案的设计、时间的统筹安排等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社区的帮助;社区有责任也有条件组织暑期活动,但同样需要得到家长和学校的助力;学校教师一般不需要直接参与学生的暑期活动,却可以通过学期末对假期生活的指导或在新学期组织假期成果展评等相关活动,联动家庭和社区,发挥强大的专业引领作用。正是在暑假、寒假这类特殊的时间点,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的主动,都可能形成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成熟的育人机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校社协同的目标应聚焦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在暑假期间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更开放的空间、更多元的资源,可以在充分休息、愉快生活的同时,将学习与生活融通,可以玩中学、学中玩。家长、教师和社区工作者要注重孩子在假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孩子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也可以支持他们开展适合假期的项目学习;要鼓励学生为家人、为社区服务,涵养他们的品行,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的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可以通过“玩伴团”等多种形式持续发展他们的领导力和交往力。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暑假生活方案,从而度过一个充实、愉快、有收获、有成长的假期。从部分学校和地区的现有实践来看,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可通过相互交流、了解,明确各自对于学生暑假生活可承担的责任和可提供的资源,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比如在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开展了9年的“你好,暑假!”项目中,学校在学期末通过组织校内外交流,了解社区可以提供的资源,并提议和推动学生家庭召开家庭会议,专门讨论暑假生活方案;家长和社区工作者主动参与,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立场,三方合力使学生的暑假方案具有更多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二是要高度重视家长和社区工作者的力量发挥。相对于学校的主导性作用,家庭和社区在协同机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暑假中,教师要鼓励家长支持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提供职业启蒙、社会实践、科学探究的多种契机;或推动学生家庭之间的联动,既满足学生之间共同学习的需要,又提高家长投入的时间效益。社区也有大量资源,更有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也要支持学生关注社区问题,参与社区活动和发展,增强学生作为社区治理主人的自觉。
三是对学生暑假生活的安排和支持,学校、家庭、社会都需要给孩子更多自由和自主性,要鼓励创新,让他们过一种更丰富和更具有探索性的假期生活。如鼓励学生基于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气候变化教育、敬老爱老活动、隔代共学互学项目等,让孩子们在创新中成长、在活动中成长、在运动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
假期的协同育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要充分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活动策划环节关注家庭生活特征,调查研究社区发展需要,形成适合自身的暑假生活方案;鼓励学生将学校之所学综合应用于暑期中的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让自己的成长看得见、被认同;还可以积极准备认真总结,将个人尤其是团队的学习成果分享给更多人,体验成功和成长的乐趣。家长和社区不能包办代替,而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支持他们充分地休息、娱乐和发挥自己的创意。
学生不是家校社合作中沉默的受教育者,而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策划者、组织者、评价者。孩子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和估计,只要给他们充足的信任与空间,他们能创造很多惊喜。如在2023年度的“你好,暑假!”活动中,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充分发挥主体性和领导力,推动了社区的全民阅读活动;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的学生们策划和组织的赴湖南游学活动也是收获满满。
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与安排学生的暑假生活
暑假时间比较长,学生的假期生活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家长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和成长。比如在学期末形成的假期生活方案,伴随着学生们投入真实的暑假生活,孩子和家长的状态和心态都在发生变化,家校社的协同状态也在不断发展,同时会生成很多新的发展资源,因此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安排和调整学生的暑假生活方案。
在开展“你好,暑假!”项目的合作学校和地区,有的已经在暑假伊始完成了第一阶段项目,学生在跨省市研学的过程中、在组织社区的读书活动中、在推动隔代共学互学项目中、在开展绿色生态主题的学习活动中,积累了新的假期生活经验,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成就感、成长感。这些经验的积累又为假期新阶段开展新项目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也在暑假学习中持续更新自身的学生观、学习观、育人观,树立大教育观,在真实情境中不断提高协同能力。充满成长气息的暑假生活必然会帮助开启资源丰富、活力绽放的新学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机勃勃的力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暑假生活而形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会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主体有感悟、有思考、有认知、有成长,同时促进了相互关系的融洽,增强了彼此合作的信心,让学生的美好暑假生活在家校社协同中得以实现。
(作者系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13日第4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