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聚焦 >
播种梦想十年,广州科普游如何从“最早”迈向“最好”?

时间:2023-07-04 10:49:55    来源:大洋网

十年,弹指一挥间。

广州是全国最早举办科普游的城市之一。2013年,广州市科协首创性地启动科普游活动,自此,昔日神秘的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科技企业,纷纷成为免费开放的科普资源单位,让公众在游览中探寻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植根在孩子的心中,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

随着暑假到来,2023年广州科普游活动正式启动,49家科普资源单位参与首期活动,开放2800多个名额,吸引超2万名市民报名参加。广州科普游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人气爆棚的科普活动品牌?近日,我们采访了活动最早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回望过去十年,更展望下一个十年。


(资料图片)

高起点:亲手操作诺奖实验,助推市民科学素质一路提升

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奖项目“光电效应”、1923年诺奖项目“密立根油滴实验”、1907年诺奖项目“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长”……从2014年起,在广州大学物理实验室,大人小孩纷纷变身“物理研究者”,挑战“亲自动手操作一个诺奖物理实验”。

“说到诺奖物理实验,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高大上’,实际上这些物理知识早已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广大物理实验室教授马颖回忆初衷道,大学实验室科技资源丰富,但到周末实验室就空闲下来,许多老师都有服务社会的心思,便和广州市科协一拍即合,成为广州科普游最早开设的项目之一。

辅导一般人操作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说着简单,实际不容易。这10年间,马颖和团队不断调整科普游的内容形式,让活动更适合不同年龄层市民的需求。更让她感动的,是观察到参与者尤其是家长的变化。

“很多带孩子参与科普游的家长,最初抱着当司机陪同的想法。但到了实验室,因为难度稍大,成年人的理解力更强,爸爸妈妈甚至比孩子更投入。”马颖感受到,其实很多广州市民都有一颗渴求科技知识的心,近年更有一些独自前来的市民参与,说自己“很高兴总算有机会去到实验室亲手操作仪器”。

因为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好,这个活动让广州科普游“开了个好局”,获得业界好评,更受到市民追捧。“7月2日的活动,我们接待指标是50个,第一轮报名就已经报了1000多人了。”回忆这段历程马颖感慨良多,“看着孩子们沉浸到物理实验中去,理解这些原本以为很晦涩的科学知识,有所受益,是作为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事。”

小小实验室,折射的是广州科普游活动推动广州市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十年征程。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广州科普游项目培育207家科普资源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网上报名市民人数超过164万人次,免费参加活动人数超过27万人次。仅2022年,科普游便通过超过2.3万场活动,线上线下服务市民超1.67亿人次。

随之提升的是广州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5年的11.7%、到2020年的17.4%,再到2022年的20.8%,广州这项数据已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第一位。

更专业:工厂变身科普基地,先满足“七个一”标准

“首先,我们是家工厂。”文博3D打印科普教育基地总经理朱杨林的这句开场白,体现出广州科普游的发展趋势。

主体上,从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为主,到与民间参与的私营单位“百花齐放”;形式上,从专家讲座、参观展览到将实践互动、亲手操作变为日常;主题上,更从过去主要科普基础科学知识,到逐步细分——工业科普游、农业科普游、历史科普游、交通科普游等等“满园争春”,这也侧面映照出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朱杨林笑说,开发工业科普游,自己是被市场需求“推着走”的。2020年,企业在推广3D打印技术的同时,也接到了为学校打造创客空间的项目,没想到样板间完成后深受师生欢迎,“说要给我钱,带300人来参观,当时我还觉得接待不来,现在基地一天就能接待3600人”。

越细分,越专业。朱杨林介绍,基地有专门的团队开发科普游项目,从流程设计和环境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如何增加体验感,让更多人了解3D技术原理,点燃孩子的兴趣。“期间,市科协的规范和指引给予基地建设很大的帮助。”他感叹,科普游在中国发展时间不是特别长,作为全国最早举办科普游的城市之一,广州一直在提升标准、出台规范、完善系统,引领着这个领域的进步。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何显平表示,近年来,在提升科普游影响力和提质增效方面,活动承办方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强调‘七个一’标准,即成立一个项目组、落实一次接待、策划一场专家科普讲座及趣味问答、做好一次展览导游或实践互动、派发一本科普小册子或科普资料、提供一份午餐、完成项目总结。”广州通过科普游,助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室内外占地800平方米,融合生动有趣的图文展示与丰富的智能VR系统,分为讲演区、互动区、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2021年9月开放的华狄眼科医院眼健康科普基地,举办了深受欢迎的“小小眼科医生”职业体验活动,体现了广州科普游基地遴选不断更新、标准更高、主题更丰富的特点。

据介绍,科普游项目每年都进行公开申报,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专家评审等环节,对所有申报单位的活动内容、科普内涵、条件设施进行严格评审,遴选出新的优质资源单位,2022年有44家新单位申报科普游项目,最终22家单位通过评审。

“回想2013年的时候,科普游还是叫‘一日游’,来参加报名的科普基地和资源单位是非常少的,我们还担心凑不齐20家单位。近年,每年开放的单位都达到百家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都已成为广州科普游的主力。”何显平感叹。

向未来:全国再首创“科普开放日”,让科普资源更普惠

“这个是大蚊,别看它那么大,它不吸血而是吸植物的汁液”“为什么蚂蚱有的腿特别长?因为它进化出了跳跃足”“大家来数数蜘蛛的脚,跟其他昆虫有什么不一样?”……

7月1日,作为2023年广州科普游首期活动的主会场之一,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普基地)为100名大小学员上演“森林版昆虫总动员”。在树木园、在湿地,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用捕虫网捕捉和放生种类各异的昆虫,边玩边从科普老师处学到识别昆虫种类、观察昆虫生态行为,还能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并参观与制作昆虫标本。

有趣的是,这个活动全程在网络上直播,未能现场参与的公众,都能感受一把“云捕虫”“云科普”。广州日报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科普游一直在创新形式,例如策划线上体验活动,拍摄科普云游视频,让市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获取多元化科普信息;联手10家优质科普资源单位,拍摄制作720°全景展厅,让市民在场景漫游探索科学奥秘等。

除了拓宽线上渠道,还有什么方式解决科普游报名人数远超可接待人数的问题?何显平介绍,市科协在全国首创资源覆盖全市、时间跨度全年的“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广州地区165家科普资源单位向市民免费开放,去年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150万人次。

展望下一个十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妙慧说道,未来,市科协将持续推动科普游品牌建设,推进社会科技资源科普化,高效规范管理、把控质量提升科普游服务品质,为广州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科普盛宴,让市民在旅游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提升广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做出积极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