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王朝建立了以一个绝对皇权的国家政治体系,使得文官政治逐渐的建立起来,同时皇权开始逐渐的进入了幕后成为了一种礼仪化的形态。皇权受到了政治体制的多种制约,文官、宦官、舆论环境等等于是乎皇权不得不利用一切手段开始转变这种局面。到了明中后期的时候皇权的政治开始走向了衰败,皇帝本人开始着手一系列的政治变革想要重新回到明初时的绝对皇权但是都是以失败告终。
明太祖所建立的大明朝是一个继承了唐宋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权力机构,摆脱了原本的金和元代的体制,同时将皇权政治这种理念开始贯穿整个大明朝,同时在形成这一系列的政治机制的建构的法令都被称之为祖宗之法。洪武祖制取法来自于唐宋之法,强化了君权。这也是唐宋以来君主权力的一种延续。明太祖对于外戚、宦官、藩镇、夷狄等等都是拥有了清醒的认识,归根结底在于皇权的强大。
(相关资料图)
一、朱元璋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权力体系
朱元璋取法于唐宋,建立了一个比以往更加严密的皇权中枢,总的来说这个中枢分为了三个系统从行政、军事到了监察,三个系统上面是皇帝下面是群臣。在这个互相制衡的体系之中皇权总揽大权,三个系统互相交错运转开始维持国家的日常,这也是明代制度的时代特点。但是这种权力机构仅仅维持了一年,朱元璋开始着手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避免中书省总览大局。洪武九年将中书省开始脱离地方管理的职责,地方上的管理机构开始逐渐的过渡到自己的独立行政机构也就是宣布正使司的形成。
《明太祖实录》记载:"命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
洪武年间的国家权力机构的建立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效率是飞速的提高,明朝初年也很快的从元末的动荡恢复过来并且社会经济也是得到了巨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得军事实力也是不断地提高,十余次的征战漠北沉重的打击了残余的元朝势力有效遏制了残余元朝势力对于明朝的侵扰。同时废除了中枢机构后,权分各部,皇权总览导致了皇权的下沉,增加了皇帝的压力。
二、国家权力格局的突破
明太祖所设计的国家权力格局是一种理想化的绝对皇权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皇帝的负担越发的明显,及需要一种更好的权力格局来取代这种沉重的体制。明初时国家政治强盛但是社会从整体上来看是贫困的,导致了各阶级的活力地下,作为社会主导力量的士子仅仅是能够勉强温饱根本无法谈论起自身的政治理想。到了盛世的时候,民间得经济力量使得知识分子敢于登上了政治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抱负,文官的政治逐渐的出现。
当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具备的时候,文官政治就形成了。士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唐宋之后统治的主体阶层基本是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了国家的统治阶层。士大夫的政治依旧存在,元代的士人地位是很尴尬的,即便是读书之后难有出路,另一方面的政治地位也是十分低下。所以大量的士人往往是以文化人的身份活跃在社会的基层上。到明朝开始明太祖为了恢复中华,十分重视儒家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士子为文官政治奠定了基础。
结语
明代的整个权力中枢体系是从皇帝本人过渡到了文官群体,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明太祖刚刚建国整个社会的经济还是比较低迷的,同时为了打击残余的蒙元势力明太祖不得不亲自上阵全国大小事自己亲自过目,虽然行政效率低下但是抉择正确将整个明初环境开始转变。到了明中期开始经济的提高皇帝自身的负担压力逐渐的增多,士人群体的庞大开始通过科举走向了政治的舞台,明代的权力过渡由此完成。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