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体温升高我们的第一反应是
(资料图片)
自己应该是感冒了
但如果一直是低烧状态(37.3℃~38℃)
这样的“感冒”持续了3个月
可能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
这是身体在发出警报
气急水肿却找不到病因?
近日,34岁的浙江杭州萧山人朱先生因稍微活动后即感气急,身体多处水肿,夜间咳嗽严重不能平卧睡觉而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卫生院检查发现其血红蛋白、白蛋白均低于正常值,肝功能存在异常,考虑严重营养不良、贫血,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朱先生当天就在家人陪同下,到浙江萧山医院急诊内科就诊。
朱先生自述近两周以来出现全身水肿,体重明显减轻,但否认有发热病史,当天就诊时也无明显发热。但精神差、气急明显、全身浮肿的状态以及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引起初诊医生的高度重视,安排朱先生入住全科医疗科。
被忽视的低热成诊断重点
经过反复询问医生得知,朱先生近3个多月以来经常出现体温大于37.5℃,但最高体温没有超过38℃,并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每次都自认为是“感冒”,在卫生院配点感冒药、消炎药或中药服用后,过几天体温就恢复正常,平常上班也没有影响,直到出现气急和全身水肿,朱先生才觉得不对劲。
终于,随着检查的一步步开展,致病真凶开始浮出水面。在朱先生的入院48小时内血液中检出了“戈登链球菌”,心脏彩超也提示其整个心脏正在被细菌侵蚀。细菌“侵蚀”后的心脏随时有心脏骤停死亡的风险。
经与上级医院心脏外科联系后,安排朱先生转院准备行相应赘生物的心脏外科手术从而得到根治。
医生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表面受到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如果赘生物从心脏瓣膜上脱落,则可能在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形成栓塞,严重时可直接导致猝死。有些病情进展快的可能在4周内死亡,所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非常危险,而且治疗很复杂,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清除致病菌,往往同时需要心脏外科手术协助治疗。
要警惕伤口感染和长时间反复发热
医生提醒大家,平时不经意的皮肤擦伤、口腔牙周脓肿、牙龈炎及各种有创性医疗操作等,都可造成菌血症,而引发心脏感染,尤其是本身有基础心脏疾病或老年人有心脏瓣膜退行性改变的,更容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所以,平时一旦出现反反复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做相关的详细检查,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做好防护,比如拔牙后,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皮肤受伤后,要及时清创消毒,必要时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