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不能缺席_母爱的满分作文1000字
和往常一样,在孩子们做操的其间,我也忙里偷闲,活动一下僵硬的颈椎,这时,有孩子找到我说“某同学的腿动不了,当我在队伍中见到他时,开始诧异了,双腿呈型半蹲着,两只手像被牢牢地粘在膝盖上,任凭我怎么安慰仍无济于事,没有半点松开的意思。痛苦愈演愈烈。这分明是癫痫发作的征兆,措手不及的我赶紧*、敲打,或许只是腿抽筋,没想像的那么糟糕。几分钟后,不但没有丝毫地缓解,瘦弱的身体开始抽搐,不停地哆嗦着,嘴唇在颤抖,牙齿也有节奏地叩动。刹那间,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揪扯着,越是挣扎,揪得就越紧。多亏男老师的帮忙,将她抱在了门卫,校医赶到后,立即采取了措失,掐人中、心里疏导,总算是缓过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放声大哭,那是压抑了很久的情感宣泄,今天再也忍不住了,就像洪水来势凶猛,势必要冲垮堤坝,来势汹汹。哭出来会好受些!
在场的人无一不心疼这个从小就缺失母爱的孩子。在大家的鼓励与开导下,她终于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她太想妈妈了,好长时间没见妈妈了。听到这话,潸然泪下,心里最柔软的母性被唤醒了,平静之后,拨通了*,说明了情况之后,答应见孩子。听到久违的声音,孩子的眉宇间有了神采,眼里闪烁着快乐。不久前的伤痛已微不足道了。真想把这个母亲揍一顿。
过后提及此事时,她竟意犹未尽地炫耀:妈妈还陪她住了一个晚上。有妈妈的夜晚,己满足她了小小的虚荣心。幼小的心灵得到母亲的体温,哪怕是片刻之间。对她来说,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近在咫尺的距离,却被大人们亲手筑起的铜墙铁壁相隔异方。孩子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尚未成年的心,过早地纠缠在大人们的恩恩怨怨中,在情感的漩涡中,孩子分辨不出哪里才是出路。只能任凭摆布了。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终于将压力化作能量爆发了。瘦弱的肩膀怎能扛得住这般沉重?就是这样的一次见面,孩子比以前机灵了许多,我们看到了属于她的快乐。在鼓励下学习有了起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也许就是母爱的力量!它是神奇的、是无所不能的。然而,这看似很平常的情感,对她来说,那就是奢求,是心愿,不敢想像她们分别时的场面。她多想躺在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撒娇,因为母爱缺席,她只能跟着奶奶长大。她多想穿上漂亮的裙子,在阳光下起舞。因为母爱缺席,她只能羡慕其他女孩子,更多的是冷眼的陪伴。她多想成为一个有气质的女孩子,因为母爱缺席,有好多女孩子明白的事情,她却全然不知。她多想依偎在爱的臂膊下静静地听着童话故事入睡,她就是故事中的公主,因为母爱缺席,她只能在梦中绽开笑脸。期盼与自卑的阴影挥之不去。
日子在等待中度过,她盼着,自己长大的那一天。可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成年后的她会积极乐观地处理情感吗?还会相信有美好的感情吗?会接受情感吗?湖涂的亲人在她人生的调色板上涂满了怨恨与不满。即便褪色,但底色再也不曾是最初。她的至亲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她,摧残着她。这是爱吗?不!这分明就是爱与控制地混淆!真正的爱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心里的需求,做孩子的啦啦队员吧,赛场上听到呐喊,才有动力走向成功。在爱的路口不迷茫!那才是真爱。孩子出现叛逆,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你想让我为你做些什么?得到尊重的心灵,会明白如何去爱别人。
然而,母爱的缺席,使含苞待放的花蕾,还没来得及享受阳光雨露地滋润,却过早地品尝了冰霜的摧残而凋零。母爱的缺席,带给孩子将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母爱,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唯一的。哪怕姗姗来迟,也不要缺席。因为,母爱不能缺席!
2011广东中考作文题目:给自己一些慰藉_满分作文700字
最近的日子是非常之忙碌的,无论工作亦或生活,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写点篇幅长些的心得体会,这才想念起以往相对清闲一些的时光来。
人只要活在这凡尘俗世一天,似乎就注定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疲于奔命,不论你是多么的不情不愿或者本就甘之如饴。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幸福的滋味咀嚼久了,只怕也会觉得味同嚼蜡,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了,这或者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吧!
很多时候,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太渺小也太无依了,这样活着似乎没有太多深厚的意义。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常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念头袭上心头,弄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静下心来思考一番,又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的思想原本就是变幻莫测的,有做不到的事情,却没有想不到的事情!
曾经那些深刻且厚重的记忆经过了时光的荏苒,也可能变得风轻云淡、物是人非了,甚至可以从容淡定地拿来与别人细细谈论,原来从刻骨铭心到轻描淡写之间,隔着的仅是时间的长短而已,时间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可以把曾经的沧海潜移默化地变作如今的桑田,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心心念念地扯住过往不肯放手呢?
好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旁人的目光,还有我们自己的!我们会在脑海中变幻着各种角色交替上演,或者只是单纯地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测,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无形的障碍,把自己紧紧束缚在中央,时刻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于是身心俱疲,甚至是心灰意冷,只觉得前景一片黯淡!
看破了这一层,我常常在想,为何不对自己好一些呢?为什么不尝试着给自己一些慰籍呢?为什么总是要等待别人闲暇时抽出空来,对我们进行“实地勘探”,然后再给我们一些自己早已了然于胸的建议呢?或者变换角色之后,轮到我们来讲那些道理,会比别人说得更加透彻、更加富有哲理,也会更加的令人信服!
标签:
关键词: